决胜脱贫攻坚,咬定“精准”不放松。脱贫,注定是一场不缺席、不掉队、聚合力的攻坚战。
在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战斗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人工智能系党支部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以支部驻村第一书记为支点,扎实开展智慧农业和云党建“双推进”工作,实现专业技术技能向智慧农业生产的有效转化,有力促进了校地脱贫攻坚“双协同”,党建引领“双促进”。
近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党员服务队再次来到秀山县中寨村,进一步提升校地合作成果。
双向共促,共建党建基地
8月10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与秀山县中寨村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暨校村共建创新党建基地授牌仪式在中寨村举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焱岷授予中寨村“社会实践暨农业信息化应用基地”,中平乡党委书记彭峰授予学院“智慧农业创新党建基地”。
校村共建创新党建基地立足“扶贫扶志扶智”的总体思路,将学院更多的理论学习成果、科技成果、时政研究成果等辐射到偏远山区,帮助贫困地区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时政了解和最新科技前沿的发展趋势;中寨村提供学院广大师生到精准扶贫一线了解情况,提高认识,在实践中受到教育,让党员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通过乡村干部、驻村干部等特聘专家的指导,可以更好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落实践行新发展理念,将自己的专长与祖国人民的需求结合起来。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焱岷、副书记刘宏宇,人工智能系党支部书记邓剑勋,网络空间安全系党支部书记唐继勇,学管科负责人白锐,团总支负责人黄婧雯,辅导员李汶沁、郎捷等同志获聘“智慧农业创新党建基地”特聘讲师。中寨村村支部书记李国友、村委会主任何应红、文程等产业脱贫和农村人居治理技术能手获聘“社会实践暨农业信息化应用基地”特聘专家。
在当地村干部的陪同下,学院党员教师服务队还重点考察了当地白茶种植基地、盆栽养殖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大家进一步了解到了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地情况,也感受到了扶贫一线面临的困难,亟待更多社会力量的投入和指导。

“社会实践暨农业信息化应用基地”授牌

“智慧农业创新党建基地”授牌
精准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党员服务队来到村民杨老珍一家,了解困难情况。据当地村干部介绍,该户为本村建卡贫困户,家庭主要因病致贫,孙女上学、儿媳医疗开销较大,家庭劳动力不足,脱贫困难。学院党员服务队为老人家送去米油、牛奶等生活用品,并叮嘱他一定要照顾好身体,有党和政府的各项扶贫政策和爱心人士的帮助,相信孙辈一定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早日脱贫。
中寨村200余户居民,建卡贫困户就达到了46户。学校派驻中寨村的第一书记李响一手联系当地各级部门寻求政策支持,另一手紧握学院党员服务队研究扶贫方案,走遍大山的角角落落,遍访每一个村名,与村干部一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户一策”台账,从产业建立到基础建设,从确定扶贫项目到对接哪一家哪一户,从扶贫到扶智扶志,都进行了认真研究,特别针对缺乏主劳动力的家庭,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党的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生根。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党员服务队探望贫困户(左一为驻村第一书记李响,左四为贫困户成员杨老诊)
乡村振兴,举行专题党课
在考察期间,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驻村第一书记李响同志举行了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专题报告会,向校地专家汇报驻村工作情况和最新进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党总支书记吴焱岷向与会同志做“抗疫背后的大国之治”专题党课,介绍当前国内外防疫情况,讲解个人防护知识,号召与会人员要坚定抗疫信心,凝心聚力打赢这场抗疫战争。人工智能系党支部书记邓剑勋做“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产品电商营销”专题党课,以抖音带货为案例,向当地村民介绍如何进行,拓宽当地拳头农产品销售渠道。

吴焱岷为中寨村党员讲党课

邓剑勋为中寨村乡村干部作技术讲座
实践证明,党员干部在,农民群众就有了定心盘、主心骨。在校地广大党员干部的领导下,中寨村正在向着脱贫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奋力前进。
【人工智能系供稿】